当前位置:首页 > 产品中心 > 正文

汽车设计图书图片

  ◇新闻117记者 宇浩

  上一次大众化历史读物的爆红还要追朔到十年前,2006年《明朝那些事儿》以前所未有的白话写史风格,让广大读者对正史有了全新的观感,不再停留于过去那种严肃、死板的印象中,引发了举国读史的狂潮。十年后,一本用漫画讲极简中国史的历史读物《半小时漫画中国史》横空出世,横扫五大电商畅销榜,当当预售一日过万册,在电商平台创下7小时卖断货的记录,销量异常火爆。这本用漫画讲史的历史读物是拥有200万粉丝的知名自媒体人、“混子曰”创始人二混子的新作,全新的说史形式是否能再掀十年前全民读史的热潮?

  

  极简中国史笑点密集

  纷杂的三千年中国史,要在半小时内全部梳理清楚,不是一件易事,但是《半小时漫画中国史》完全颠覆了以往的说史形式——用漫画说极简中国史。《半小时漫画中国史》删繁就简,将这三千年中重点事件与核心节点全都提取出来,略去了无关紧要的细枝末节,比如:春秋战国像个班级、大秦过把瘾就死、三国就三大战役、魏晋乱世多奇葩、南北朝生产败家子、大唐最炫民族风……作者二混子自称只是历史的搬运工,他吃透知识点,然后嚼碎掰开,用大白话和段子说出来,最后再配上画风贱萌的漫画。把《半小时漫画中国史》作为历史入门书,无需费力,读完就能对中国史脉络有个相对完整的认知,之后读者对哪一块有兴趣可再深入研究。

  有一位资深中学教师,将“混子曰”(二混子公众号)推荐给他的学生们观看,学生们看完后还感叹到:以前老师花几节课的都没学明白的内容 ,在二混子这几分钟就懂啦!

  每一页就有一个段子,笑点密集的同时,半小时通读三千年历史的极简讲史也是《半小时漫画中国史》的杀手锏。譬如韩赵魏燕齐这六国灭亡的顺序,为了方便记忆,二混子将“秦”也放进顺序里,用一句谐音“喊赵薇去演齐秦”将其串连起来了。

  复杂的秦朝“三公九卿制”,二混子用一张简单明了的图,把古代官员组织与现在的政府职称职能结合起来,如皇帝下面的太尉、丞相、御史大夫分别对应为现代的军委主席、国务院总理、检查院院长,在描述他们的职责时更是令人捧腹:这三个王的男人下面有九个具体部门,分管从飞机大炮到吃喝拉撒的所有事,“帮我管一下伙食好吗亲”“帮我去收个保护费,好吗亲?”“帮我派兵去教训一下内谁,好吗亲?” ……于是他们叫九卿。

  东周时期有将近600年的历史,二混子独辟蹊径地将东周列国比喻成一个班级,东周相当于一个班主任,尊王攘夷的高富帅齐国是班长,二愣子晋国、矮矬穷楚国、土包子吴国、穷光蛋秦国等是普通同学。二混子说:“纵观整个春秋战国史,其本质就是学生轰走老师,打架、群殴抢着当班长的故事。”

  

  

  《半小时漫画中国史》活用漫画、笑话和各种比喻,这样的改编,一篇读下来才几分钟,然而却能让读者理清几百年的历史脉络。二混子把硬知识点趣味化,再配上一目了然的关系图和高级段子,让历史这个需要慢慢啃的白馒头,变身一碗有滋有味的麻辣烫,乐呵呵读半小时漫画就能通三千年历史。

  汽车设计师因漫画讲史成网红

  二混子本名陈磊,工科研究生出身,曾是上海大众汽车的设计师。由于对历史和漫画的喜爱,他开始在业余时间创作并注册了公众号“混子曰”。

  2015年8月辞职专职经营公众号“混子曰”,并开始了漫画讲史生涯。他希望能通过漫画这种形式,让更多地人理解历史,爱上历史。作为一名知识网红,因为漫画搞笑,还篇篇都有干货,往往发出10分钟阅读量就冲到10万+。每篇微信文章平均阅读量超30万,公众号累计阅读量高达1亿次,人气爆棚。“混子曰”现象级的火爆,吸引到了前央视主持人张泉灵的投资。张泉灵这样形容“混子曰”的商业价值:它写历史类的分析,画画,有稳定的内容生产……这是一个典型的具有IP潜质的项目。

  随着“自媒体”数量的增长,“自媒体出版”越来越普遍,但“自媒体出版”质量的良莠不齐给图书市场带了不可忽视的影响。而像二混子这样在引领读史潮流的同时,发挥自身文化影响力为社会做出贡献的知识型网红,俨然网红界的一股清流。

  二混子说:“每个篇章每个历史时段,我都想要打破传统的简单罗列历史事件的历史讲述方式,创造一些更有创意的、更有趣的知识串联,它能让读者更加轻松地理解和记忆。”“历史上没有一个是完人,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有着各自的伟大和缺憾,一个个孤立的历史单元并不是历史的真正迷人之处,只有当它们串联起来,我们看到万事万物的因果脉络,历史才开始变得有趣。”

  出版方表示:“历史是一种知识,而漫画和文字一样,是表达知识的一种手段。只要能将知识要义传达清楚,读者能从中获得养分,那么用哪一种手段去表达去呈现,都是无伤大雅的,甚至还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。就像漫画历史的本质,其实就是用全新的手段表达传统的历史知识。在有趣的表达下,内容也都有保障,知识点都是由历史专家把关,找得到出处、经得起推敲。”

  对话二混子

  记者:当初怎么想到用漫画的形式来讲历史?

  二混子:在我看来,历史并不是一个特殊的标签,它的本质就是知识,和所有科学所有专业一样,都是一种知识。而漫画也一样不是标签,它跟文字、音乐等一样,是一种表达的手段。所以历史和漫画并不存在天然的冲突,把漫画和历史合成的过程,本质上就是挑选一种手段来表达一门知识而已。我是一个对知识有着强烈的好奇心的人,但我发现很多时候从传统书本中学习有点困难,因为纯文字的阅读体验并不是特别好,恰好我有绘画的爱好,我发现画面比文字更具有表现力,能更清晰地传递信息,所以开始了用漫画来表述历史以及其他知识的尝试。

  记者:在创作《半小时漫画中国史》的过程中,最困难的地方是什么?

  二混子:在于每个篇章每个历史时段,我都想要打破传统的简单罗列历史事件的历史讲述方式,创造一些更有创意的、更有趣的知识串联,它能让读者更加轻松地理解和记忆。

  记者:你是学历史出身吗?怎么平衡历史的准确性与趣味性的?

  二混子:我是理工科背景,跟历史没有任何关系,喜欢历史完全是因为兴趣。准确性和趣味性其实并不是矛盾体,准确性的着力点在于历史事实,这个需要做很多资料整理和搜集的工作,尽量选择权威而且主流的历史类书籍就可以做到;而趣味性的着力点在于对史实的理解深度和讲述方式,同样一个史实,不同的理解,就会展现不同的口吻、不同的趣味,这个更多靠的是自身的阅历和创意。

  记者:你最喜欢哪段历史或者哪个历史人物?为什么?

  二混子:历史上没有一个是完人,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有着各自的伟大和缺憾,所以最后我发现,一个个孤立的历史单元并不是历史的真正迷人之处,只有当它们串联起来,我们看到万事万物的因果脉络,历史才开始变得有趣,所以我个人并不是很有兴趣那些独立的历史时段人物,我更喜欢纵观整条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,这样自己才能站在更高的角度去理解世界。

  记者:作为拥有200万粉丝的自媒体人,你平常怎么分配时间?

  二混子:我曾经是一名汽车设计师,不过在2015年的时候就辞职开始专门经营“混子曰”公众号,自从进入自媒体行业,就谈不上时间分配了,只要醒着,我就会思考下一篇文章该怎么写,现在有了自己的团队,又要分一部分时间出来思考管理和发展的问题。

  记者:怎么聚拢这么多粉丝的?在网上爆红后生活有没有发生变化?

  二混子:应该说所有的粉丝都是源于我们的好口碑,我们从未为增粉花过一分钱、进行过任何推广,全靠每篇文章的一字一句吸引读者来关注我们。

  我们算不上爆红,事实上也算不上红,只能说积累了一些知名度而已,所以除了工作更忙,没时间陪家人外,对于生活没有其他影响。

  记者:你的粉丝大多是哪个年龄段的?和粉丝有什么有趣的事情?

  二混子:据我们自己不算精确的推测,粉丝应该以二十五到三十岁这个年龄段为中心向上下辐射,我们很少举办线下活动,所以有趣的事儿基本都发生在网络的互动中,我发现给我们留言的粉丝越来越有幽默感,越来越有娱乐精神,我会在每篇文章的留言区跟大家嘻哈打笑,感觉就像是斗智斗勇,这个过程非常开心。

  记者:跟你发在微信上的图文相比,这本书作了哪些调整?

  二混子:首先排版是一定要做修改的,条漫变成开本,几乎所有的内容都要重新排版,其次在内容上,网络语言和漫画有时候会比较成人化,但出版物需要注意社会影响,所以在尽量不改变原有趣味性的前提下,对表述做了一些调整,让它更适合所有年龄段阅读,最后在书中,添加了一些网络发表时没有的,对于每个章节中历史时段的个人理解,希望能给读者理解这段历史提供一些参考。

  记者:《半小时漫画中国史》这书你打算出几本?

  二混子:具体几本可能很难说,因为目前我才写到唐朝,大概整个中国史的三分之一,所以后面还有很多内容,个人希望能在两三年内写到清朝吧。

  记者:《明朝那些事儿》之后有很多模仿“当年明月体”的跟风之作,你会担心“二混子体”也被跟风模仿吗?

  二混子:即便被跟风,跟出来的也叫做“明月体”,这本身就是对原作者最好的肯定了,所以如果有朝一日真的会出现“混子体”,我的第一感受会是很荣幸,而那个时候如果能有人将“混子体”做得更好,自然是更加值得高兴的事,另外只要不是抄袭,我认为跟风其实是一种良性竞争,它会迫使我们去寻求自我的更多突破和更多提升。

  近期导读

  【母亲是一种岁月】五位妈妈化妆之后,惊呆了所有人……

  【117新爆三】国际风云,且看法国“小鲜肉”韩国“老帅哥”

  【我在天津这五年】富了以后他活得更累了,只因为……

  【全运背后的故事】马拉松赛是怎样屏蔽无人机的?

  【我在天津这五年】他曾为总理做国礼,却没写进求职简历

  【手术顺利】她把肝捐给女儿,女儿把肝捐给另外一个“小不点”……

出品 | 天津日报新媒体中心

本期编辑 | 顾明君

相关文章:

发表评论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